44.物体检测算法:R-CNN,SSD,YOLO
动手学深度学习李沐
44.物体检测算法:R-CNN,SSD,YOLO
1.区域卷积神经网络
1.1.R-CNN
- 使用启发式搜索算法来选择锚框
- 使用预训练模型来对每个锚框抽取特征(每个锚框当作一个图片,用CNN)
- 训练一个SVM来类别分类(神经网络之前,category prediction)
- 训练一个线性回归模型来预测边缘框偏移(bounding box prediction)
- 兴趣区域(Rol)池化层
- 给定一个锚框,均匀分割(如果没法均匀分割,取整)成 n x m 块,输出每块的最大值(max pooling)
- 不管锚框多大,总是输出nm个值
- 目的:每个锚框都可以变成想要的形状
1.2 Fast RCNN
RCNN需要对每个锚框进行CNN运算,这些特征抽取计算有重复,并且锚框数量大,特征抽取的计算量也大。Fast RCNN改进了这种计算量大的问题
使用CNN对整张图片抽取特征(快的关键)
使用Rol池化层对每个锚框(将在原图片中搜索到的锚框,映射到CNN得到的结果上),生成固定长度的特征
1.3 Faster RCNN
- 在Fast RCNN基础上变得更快
- 使用一个 区域提议网络来替代启发式搜索获得更好的锚框
- 如下图所示,将CNN结果输入到卷积层,然后用锚框去圈区域,这些锚框很多有好有坏,然后进行预测,binary 预测是预测这个锚框的好坏,即有没有有效的圈住物体,bounding box prediction预测是对锚框进行一些改进,最后用NMS(非极大值抑制)对锚框进行合并。
- 具体来说,区域提议网络的计算步骤如下:
- 使用填充为1的3×3的卷积层变换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出,并将输出通道数记为c。这样,卷积神经网络为图像抽取的特征图中的每个单元均得到一个长度为c的新特征。
- 以特征图的每个像素为中心,生成多个不同大小和宽高比的锚框并标注它们。
- 使用锚框中心单元长度为c的特征,分别预测该锚框的二元类别(含目标还是背景)和边界框。
- 使用非极大值抑制,从预测类别为目标的预测边界框中移除相似的结果。最终输出的预测边界框即是兴趣区域汇聚层所需的提议区域。
1.4 Mask RCNN
- 如果有像素级别的标号,使用FCN(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)利用这些信息。可以提升CNN的性能
- Rol align。之前的Rol进行池化的时候,如果没法整除,可以直接取整。但是像素级别的标号预测的时候,会造成偏差的累积,导致边界预测不准确。未来避免这种情况,使用Rol align,也就是当没法整除,对每个像素值进行按比例分配。
- 具体来说,Mask R-CNN将兴趣区域汇聚层替换为了兴趣区域对齐层,使用双线性插值(bilinear interpolation)来保留特征图上的空间信息,从而更适于像素级预测。 兴趣区域对齐层的输出包含了所有与兴趣区域的形状相同的特征图。 它们不仅被用于预测每个兴趣区域的类别和边界框,还通过额外的全卷积网络预测目标的像素级位置。
1.5 总结
- R-CNN是最早也是最有名的一类基于锚框和CNN的目标检测算法
- Fast/Faster RCNN 持续提升性能
- Faster RCNN和Mask RCNN是在要求高精度场景下常用的算法(但是速度是最慢的)
2. 单发多框检测(SSD single shot detection)
- 生成锚框
- 对每个像素,生成多个以它为中心的锚框
- 给定 n 个大小$s_1,…,s_n$和m个高宽比,生成n+m-1个锚框,其大小和高宽比分别为:$(s_1,r_1),(s_2,r_1)…,(s_n,r_1),(s_1,r_2),…,(s_1,r_m)$
- SSD模型
- 对多个分辨率下的卷积特征,生成锚框,预测
- 一个基础网络,抽取特征,然后用多个卷积层来减半高宽
- 在每段都生成锚框
- 底部段拟合小物体
- 顶部段拟合大物体
- 对每个锚框预测类别和边缘框
- 总结
- 速度快,精度很低。这么多年,作者没有持续的提升,但是启发了后面的一系列工作,实现上相对比较简单。
- SSD通过单神经网络来检测模型(single shot)
- 以像素为中心的产生多个锚框
- 在多个段的输出上进行多尺度的检测
3. YOLO(you only look once)
- SSD中锚框大量重复,因此浪费了很多计算资源
- YOLO将图片均分为 S X S 个锚框
- 每个锚框预测 B 个边缘框(防止多个物体出现在一个锚框里面)
- 后续版本 v2 v3 v4 有持续改进
- 非锚框算法